2018-05-23 公司新闻
环境保护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司长刘炳江此前在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十二五”烧结烟气脱硫将“死磕”钢铁。无论是对已经配备烧结烟气脱硫设施的企业,还是对未上烧结烟气脱硫设施的企业,都将成为环保部今后核查的重中之重。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关注的视角应该更多地投向我国钢铁行业烧结烟气脱硫领域的“困局”。为什么还有2/3的烧结机没有配备烟气脱硫装置?是没有技术吗?
我们需要层层深入、细致调查,才能完整呈现我国钢铁行业烧结烟气脱硫的“困局”,也才有可能找到一条适合我国钢铁行业烧结烟气脱硫的发展之路。
从“湿”向“干”演变
从全球的角度看,我国钢铁行业配备烧结烟气脱硫工艺起步较晚。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仅有少数几个钢厂开始采用烧结烟气脱硫技术。目前,烧结烟气脱硫技术已经在我国得到较多应用,其应用面也在不断扩大。我国烧结烟气脱硫工艺种类繁多,还没有一个主流的工艺脱颖而出。
我国烧结烟气脱硫目前主要考虑脱除二氧化硫,而对于烧结烟气脱硝、二口恶英、重金属等考虑较少。据了解,除了少数脱硫装置脱硫效率和同步运行率能达到85%以上,大多数脱硫装置脱硫效率、同步运行率达不到设计值,个别企业脱硫效率极低,不到20%.
相关资料显示,全球最早对二氧化硫排放实施控制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从那时起,部分发达国家就已经在其钢铁企业的烧结工序配备以湿法为主的烟气脱硫装置。随着公众对自身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关注日益增强,烧结烟气脱硫技术也不断得到优化,技术进步的结果就是二氧化硫的排放大幅减少。
钢铁行业控制二氧化硫排放的思路主要有前端治理、过程治理和末端治理。所谓前端治理,就是钢铁企业尽量选用硫含量低的原燃料;过程和末端治理,即对含二氧化硫的烟气实施脱硫处理。从单纯控制二氧化硫排放到更加注重多组分污染物治理,也使得烟气脱硫工艺从最早的湿法向干法演变。
日本早期使用的烟气脱硫技术是以石灰石-石膏法、氨法、镁法等为代表的湿法工艺。但是,为了除去烧结烟气中的三氧化硫、氯化氢、氟化氢等酸性物质和重金属污染成分,湿法工艺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一些钢铁企业采用了以活性炭吸附工艺为代表的干法脱硫工艺。进入新世纪,日本政府制定了排放标准,其新建烧结机烟气处理工艺全部采用活性炭吸附工艺。目前,活性炭吸附工艺已经成为日本烧结烟气脱硫的主流。
欧洲钢铁企业使用的原燃料含硫量较低,因此欧洲建设的烧结烟气脱硫装置较少,其烟气治理的重点是粉尘和二口恶英。所以,欧洲采用的污染治理工艺大多为能去除二口恶英、重金属的干法工艺。例如,旋转喷雾干燥法(SDA),NID干法烧结烟气脱硫工艺,MEROS烟气净化干法脱硫工艺、CFB循环流化床法干法脱硫工艺等。
从日本和欧洲烧结烟气脱硫工艺应用情况来看,国外烧结烟气脱硫的发展趋势是由“湿”到“干”。
版权所有:河北诚誉环境工程有限公司